《寄生獸》


小的喜歡聽故事,所以無論是電影、電視劇、小說甚至漫畫,小的都像是鶻崙吞棗,飢不擇食。小時候,小的欣賞的作品其實都非常被動,老哥喜歡《龍珠》嗎?小的便跟著他一起看漫畫,看那拉布式的電視動畫。還有《城市獵人》、《幽遊白書》和《聖鬥市星矢》那都是半世紀以前的事了。

及至當年的中學摰友介紹小的看第一本《衛斯里》,小的才初窺小說世界的殿堂,大開眼界,一發不可收拾,遂展開了自主式的無涯追逐。至於日本漫畫便隨著年月的推演而退卻了。唯獨記得的也是從朋友處借來,好多年前一本叫《ARMS》的漫畫,與及在電影院看過的《死亡筆記》。至於膾炙人口的《鋼之錬金術師》和一直被受歡迎的《One Piece》,恨不識荊,小的至今仍無緣欣賞。

忽然而來的一張《寄生獸》的換票証,讓小的重拾日本漫畫的夢。前一陣子,小的在沒戲看的時段也留意過《寄生獸》這套電影。她在網上大獲好評,而這張換票証《寄生獸:完結篇》屬於電影故事的下集。對於一向有始有終的小的來說,未看上集只看下集有違本道。結果小的遍尋搜括,在收費電視、網路平台裡鍥而不捨地找。多謝祖國的第五大發明,幸不辱命,終於被小的找到了!

在讀經濟的時候曾經有一課言及,Public Good公共產品是最能使商家發財的一種貨物。所謂的Public Good就是指非競爭性可共享的產品。當一眾客戶在享用產品的同時並不會影響或剝削他人享用的機會。例如空氣,知識。在經濟產物上,電影、電視、書本或應用軟件也可視作為公共產品。皆因當一套劇集或者軟件應用的產生,其內容與功能並不會因消費者的享用而有所損耗,而聰明的商家利用版權封鎖可享的機會,再以光碟附加產品驗證碼或戲院電視台等營造出不同的形式、另類的名目,將公用產品私有化,繼而量化之,賺個滿盤滿鉢。

只是今天的科技愈趨發達,互聯網彷彿成為了無王管的灰色地帶,網路能手透過侵權共享將許多被規管了的共用產品公諸同好。在道德的層面,這當然損害了研發者或創造者的收入,但對卑微的普羅大眾與及自私的小的而言,莫要說得冠冕堂皇,有的欣賞,當然是好過望穿秋水了。

《寄生獸》的故事講述不知是來自外星還是甚麼的異族生物,牠們以寄生的形式附於人體,侵食人類的腦部令人死亡,然後便以人類的肉身繼續生存。一隻寄生獸卻在機緣巧合下只入侵了男主角的右手,變成兩者雙附雙生的形態,繼而展開人獸間的博奕。

電影故事與昔日的《ARMS》相似,內容當然也與很多的西片相類。不過小的認為《寄生獸》還是在漫畫裡會較出色,皆因當一個又一個的真人頭顱爆開,變成血肉模糊的多眼怪獸,再以一團團肉伸長變形,感覺著實惡心。這也要罵小的崇洋媚外,為甚麼美國的漫畫英雄片小的在電影院裡看得津津有味,換上了亞洲人的臉孔卻感奇怪突兀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