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街坊「協和車仔美食」


這天到觀塘探看爹媽,順道買菜兼吃午餐。雖然裕民坊重建一搞幾十年,昔日的旺地被推倒,工程依然進行得如火如荼。沒有了商舖林立人流興盛的裕民坊,許多街坊小店便遷移到較上一點的物華街位置。雖然物華街的一段不能獲得賠償重建,但廣漠的人潮都迫到這裡來,需求大而供應少,生意也愈做愈有。

想吃地道美食,這一條街有眾多選擇:狗仔粉、茶餐廳、冰室、新之食。要再貼地一點,咱們則可沿路直走到協和街去。生於廝長於廝,在觀塘區長大的小的,對這遍地痞古舊的橫街窄巷就是有一份絲絲的感情。儘管老伴大叫這兒人口老化,商店不能追及時代。不過小的卻是甘之如怡,反而在這骯髒地痞的處所發掘出一份彌足珍貴的人情味。


協和街由於毗鄰多家中學,學生午飯放學最喜歡吃些便價的街頭小食,於是車仔麵檔便應運而生。有趣的是協和街之車仔麵檔開完一家又一家,在街頭相連的舖位,竟屹立著兩家不同的店子。分別是「協和車仔美食」與及「一碗」。就裝修而言「協和」比較簡單,採用傳統茶記形式,至於「一碗」則較有心思,灰水泥外牆中有格格方窗,招牌以一大横木匾配以紅漆字體,店內的白色瓦磚亦貼有些黑白古著海報,主打懷舊風。檯椅以一系列的大圓木桌配膠凳,雖然擠著一堆堆的應該坐得不太舒適,但「一碗」店內的食客卻明顯比旁邊的「協和」多。


其實經老媽介紹,一次咱們曾與爹媽品嚐過「協和車仔美食」,覺得其出品也是不錯,不知何解會輸給「一碗」。小的這次本來就想試試新味,作一下比較品評。然而老伴卻是個堅守陣地的人,他吃過「協和」覺得不錯,便不想冒險試新。由於「一碗」似乎沒位,於是咱們便順理成章地選擇「協和」。


「協和車仔美食」有不同的格局,入門的左方被透明玻璃的半開放式廚房霸佔了,門面變得非常窄長,只能在靠牆的另一邊排幾張二人餐桌。內進的空間比門口闊,也是以方桌排開,相對大圓席,這樣的檯椅或許比較舒適,敗北處卻是當食客座進裡頭,想出來時便要叫靠走廊的食客站開來讓出空間,情況就如飛機上的經濟艙一般。


看看點餐紙,餸菜的款色多不勝數,而一客自選四餸車仔麵,單點價只是40元有找,這樣的性價比,就只有在街坊老區才能做得到。


除了油麵米線河粉米粉,「協和」還有小的喜愛的紅薯粉。小的早兩次光顧也忘了點選,這回即使加兩元也要試一試。湯底則要招牌麻辣汁再加沙爹汁,總認為食物要混雜多款調味醬料才能更見層次豐富。


既然品嚐車仔麵,當然要試一試廚房手勢,小的揀了韮菜水餃、滷水大腸與及柱侯牛腩。至於最愛預製品的老伴則點了紅腸、牛丸及雞翼。其實老伴選的餸菜小的在家泡個公仔麵再從冰箱裡取出食材便大功告成,何需特意出外邊吃?不過鹹魚青菜,各其所愛。



車仔麵與湯底一貫地做得不錯,最失望的竟是那些紅薯粉。由於廚房只稍稍灼過便出場,薯粉中間的心仍是硬硬的,與小的這個喜歡軟飯的傢伙背道而馳。下次還是揀回米粉,慳番兩蚊。



留言